
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新聞資訊
體檢報告密密麻麻,一堆箭頭和數字,看得人頭大?別慌!其實不用盯住所有項目,抓住下面這幾個核心指標,你就能對自己的健康有個基本把握。
心腦血管“警報器”
●血壓 (Blood Pressure):
理想值:<120/80 mmHg
要警惕:≥140/90 mmHg 就是高血壓了!就算沒感覺,長期高壓也會悄悄傷害心、腦、腎。
關鍵點:高血壓患者體檢當天務必按時吃藥,否則測不準。
●血脂 (Lipids):
關鍵指標: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(LDL-C)-公認的“血管垃圾”制造者。
理想值:<3.4 mmol/L (具體目標因人而異,咨詢醫生)。
小貼士:體檢前3天別突然改變飲食習慣(比如突然吃素),否則結果不準。
代謝功能“晴雨表”
●血糖 (Blood Sugar):
空腹血糖:
正常:3.9 - 6.1mmol/L
偏高(6.1-7.0mmol/L):提示“糖尿病前期”,趕緊調整飲食運動還來得及!
≥7.0 mmol/L可能達到糖尿病標準。
糖化血紅蛋白 (HbA1c): 反映過去2-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,更穩定可靠。
正常:< 5.7%
偏高 (5.7% - 6.4%):糖尿病高風險信號。
●尿酸 (Uric Acid):
正常值:男<420μmol/L;女<360μmol/L。
高了危害大:不僅是痛風的元兇,還傷腎、增加心血管風險。
注意:體檢前大餐海鮮、喝酒會讓尿酸暫時升高,發現異常要復查。
●肝功能 (AST/ALT): 俗稱“轉氨酶”
關鍵指標:丙氨酸氨基轉移酶 (ALT) 更敏感。
正常值:通常<40 U/L。
升高了咋辦? 輕度升高很常見,可能是脂肪肝、熬夜、喝酒或某些藥物引起。先別慌,排除干擾因素(如體檢前熬夜喝酒)后復查。顯著升高需盡快看醫生。
癌癥篩查“偵察兵”
肺癌:低劑量肺部CT (LDCT)。40歲以上,尤其吸煙或有家族史的,建議做這個。
胃癌、食管癌:胃鏡。45歲左右建議做第一次,有家族史的要提前。
腸癌:腸鏡。45歲左右建議做第一次,是發現并切除癌前息肉(腸息肉)的金標準,有家族史的要提前。
乳腺癌 (女):乳腺超聲(年輕女性)+乳腺鉬靶 (40歲以上)。兩者結合更準。
宮頸癌 (女):宮頸TCT檢查(21歲后開始)或TCT+HPV檢測(30歲后開始)。
前列腺癌 (男):前列腺超聲+PSA(前列腺特異性抗原)。50歲左右開始,有家族史提前。
基礎但重要的“守門員”
血常規 (Blood Routine):
看有沒有貧血(血紅蛋白Hb)、感染(白細胞WBC升高)、血小板問題(PLT)。是身體基礎狀態的重要反映。
尿常規 (Urine Routine):
能發現腎臟問題(蛋白尿、血尿)、尿路感染、糖尿病(尿糖)等線索。
甲狀腺功能 (TSH):
促甲狀腺激素 (TSH) 是最敏感的指標。異常提示甲亢或甲減,影響代謝、心臟、情緒等方方面面。
拿到報告后怎么辦?簡單三步走
看箭頭: 重點關注有“↑”或“↓”的指標,尤其是上面提到的8類。
讀結論/建議:體檢報告最后通常有醫生的總結和建議,這是最直接的指導。
問醫生:輕度異常很多是生活因素(熬夜、飲食、壓力)引起的,調整生活方式并定期復查即可。如果是中重度異常或者有明確癥狀,務必及時去相應專科就診,做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和治療。
體檢前的小貼士
空腹:抽血和腹部超聲需要空腹8-12小時(可以喝少量白水)。
正常服藥:慢性病藥(降壓、降糖藥等)千萬別停!除非醫生特別交代。
避免干擾:體檢前3天別大吃大喝、別喝酒、別劇烈運動、保證睡眠。女性避開月經期做婦科檢查。
帶齊資料:帶上過去的體檢報告和病歷,方便醫生對比。